序号 |
成果名称 |
我校第一 |
奖励名称 |
奖励级别 |
奖励等级 |
评奖年度 |
1 |
教师课改阻抗及消解策略研究 |
邵光华 |
2019年第二十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一等奖 |
2019 |
2 |
学业、革命与前程——大转局中的清末浙江学生(1901-1911) |
刘训华 |
2019年第二十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二等奖 |
2019 |
3 |
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的长期影响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|
张林 |
宁波市第十六次(2016-2018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|
厅市级 |
一等奖 |
2019 |
4 |
文学课堂审美论 |
叶继奋 |
宁波市第十六次(2016-2018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|
厅市级 |
二等奖 |
2019 |
5 |
试点省市高考改革研究 |
刘希伟 |
宁波市第十六次(2016-2018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|
厅市级 |
二等奖 |
2019 |
6 |
铁矿取制样技术智能化应用及关键指标检测标准化 |
李斐真 |
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8 |
7 |
Growth of Compounding Awareness Predic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Young Chinese Students: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m Grade 1 to Grade 2 |
程亚华 |
2018年校青年学术创新奖 |
校级 |
三等奖 |
2018 |
8 |
家校德育责任关系研究 |
梁明月 |
2018年校青年学术创新奖 |
校级 |
三等奖 |
2018 |
9 |
复兴之路——百年中国教科书与社会变革 |
吴小鸥 |
2017年第十九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二等奖 |
2017 |
10 |
态度与行为: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心理机制 |
张林 |
2017年第十九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7 |
11 |
社会变革中的教育应对——民国时期全国教育会议研究 |
于潇 |
宁波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
厅市级 |
二等奖 |
2017 |
12 |
成年期残疾个体对不同类型社交线索的注意偏向 |
张林 |
宁波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
厅市级 |
三等奖 |
2017 |
13 |
成人教育的新进展及未来趋势 |
孙立新 |
宁波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
厅市级 |
三等奖 |
2017 |
14 |
生活叙事、文学形式与重回现场——学生生活史研究的三个维度 |
刘训华 |
宁波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
厅市级 |
优秀奖 |
2017 |
15 |
学生身体与教育真相 |
熊和平 |
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6 |
16 |
对整合模型和占优启发式模型的检验: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眼动研究证据 |
汪祚军 |
2016年宁波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奖(人文社科类) |
校级 |
一等奖 |
2016 |
17 |
生活叙事、文学形式与重回现场——学生生活史研究的三个维度 |
刘训华 |
2016年宁波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奖(人文社科类) |
校级 |
二等奖 |
2016 |
18 |
刻板印象激活的无意图性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特征 |
杨亚平 |
2016年宁波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奖(人文社科类) |
校级 |
二等奖 |
2016 |
19 |
Emotional conflict in facial expression processing during scene viewing: An ERP study(场景中面部表情加工的情绪冲突:来自ERP的证据) |
徐强 |
2016年宁波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奖(人文社科类) |
校级 |
三等奖 |
2016 |
20 |
社会变革中的教育应对——民国时期全国教育会议研究 |
于潇 |
2016年宁波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奖(人文社科类) |
校级 |
三等奖 |
2016 |
21 |
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 |
张光陆 |
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5 |
22 |
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启蒙价值 |
吴小鸥 |
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5 |
23 |
生成中的中国教育学研究 |
吴黛舒 |
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5 |
24 |
外国职业教育通史(上、下卷) |
贺国庆 |
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一等奖 |
2015 |
25 |
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|
邵光华 |
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二等奖 |
2015 |
26 |
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|
乐传永 |
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二等奖 |
2015 |
27 |
学生身体与教育真相 |
熊和平 |
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5 |
28 |
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不具自动化联接特性:来自图片-词汇Stroop范式的实验证据 |
张锋1 |
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5 |
29 |
困厄的美丽——大转局中的近代学生生活(1901—1949) |
刘训华 |
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部省级 |
三等奖 |
2015 |
30 |
近代社会的学生生活研究 |
刘训华 |
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|
厅市级 |
一等奖 |
2015 |
31 |
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|
邵光华 |
宁波市第十四次(2012—2013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厅市级 |
一等奖 |
2015 |
32 |
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的影响:外显与内隐层面的比较 |
张林 |
宁波市第十四次(2012—2013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厅市级 |
三等奖 |
2015 |
33 |
教科书,本质特性何在?——基于中国百年教科书的几点思考 |
吴小鸥 |
宁波市第十四次(2012—2013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厅市级 |
三等奖 |
2015 |
34 |
高中英语教材跨学科分析 |
陈柏华 |
宁波市第十四次(2012—2013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厅市级 |
优秀奖 |
2015 |
35 |
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及其来源的研究 |
郑东辉 |
宁波市第十四次(2012—2013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厅市级 |
优秀奖 |
2015 |
36 |
近代学生课堂生活的多维呈现 |
刘训华 |
宁波市第十四次(2012—2013年)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厅市级 |
优秀奖 |
2015 |